
一是围点打“源”,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启动重点区域夏季深度保洁模式,采取“小型机具+大型机械”联合作业,实施“扫-推-吹-吸-冲-洒”六步日常保洁,以电动机具为主、人工作业为辅,确保道路干净整洁;做好源头部位消杀除臭和日常维护,加大对辖区中转站、自管开放公厕的内外清洁力度,增加保洁和消杀除臭频次,控制蚊虫滋生,减少异味扰民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出动吸尘车、洗扫车、冲洗车2800台次,清理擦拭果皮箱约8.7万次,冲洗道牙约76.3万米,擦拭硬隔离约74.3万米。
二是未雨先“谋”,筑牢城市安全防线。深入开展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培训,针对道路塌陷应急抢险、地下空间防汛排涝、树木倒伏处置等方面开展专项应急演练,提高防汛抢险专业处置能力,确保城区安全度汛。加大对辖区内行道树和游园绿地的排查力度,对倾斜度较大的行道树做好支撑,防止倒伏,及时清理干枯断枝、死树危树,修剪遮挡信号灯、指示牌的行道树,减少安全隐患;疏通绿地内排水通道,及时进行地形整理,确保苗木不受涝、不成灾。
三是管养提“质”,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加强对辖区市政道路的日常巡视养护作业,全面排查城区主次干道路灯、亮化情况,高标准做好亮化楼体日常养护,助力夜间高品质消费体验场景建设,深入巩固“郑点亮”专项行动,改善群众夜间出行条件。同时,对数字化、网格化等各类案件发现的问题统一进行整治。累计修复人行道1373处1645平方米,修复车行道523处1099平方米,完成道路损害应急处置13处101平方米,维修灯头62盏,恢复有灯不亮路段21条,有路无灯路段复亮1条,敷设线缆2265米。
四是“管”护民生,擦亮“宜居金水”城市名片。拓展服务范围,推动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升级为服务市民群众的城市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力所能及的纳凉、休憩服务,因时制宜开展送清凉等活动,切实做到“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将爱心驿站作为宣传阵地,宣扬政策方针、劳模精神等。打通服务户外劳动者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