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
来源:本站  时间:2021-04-16 10:26
国务院办公厅: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

热度:★★★★★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但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和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意见》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六稳”“六保”,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清理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限制,实施更加有效监管,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以务实管用的政策和改革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提出了七个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进一步推动优化就业环境。梳理压减准入类职业资格数量,持续动态优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和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支持政策。完善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政策措施。


二是进一步推动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提升金融、社保等惠企政策覆盖度、精准性和有效性。从严查处行政机关为特定中介机构垄断服务设定隐性壁垒等违规行为。规范改进认证服务。优化涉企审批服务,大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


三是进一步推动扩大有效投资。持续提高投资审批效率,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推进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全过程审批行为和时间管理,规范预先审查、施工图审查等环节。


四是进一步推动激发消费潜力。着力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清理违规设置的二手车迁入限制。对市场急需、消费需求大的新技术新产品,优先适用国家标准制定快速程序。加快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五是进一步推动稳外贸稳外资。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改革。清理规范口岸收费,减并港口收费项目,实行口岸收费项目目录清单制度。


六是进一步推动优化民生服务。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和动态调整机制。实施证明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更多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七是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放管结合、并重,把有效监管作为简政放权的必要保障。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实施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监管。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推动建立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实施,坚持以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切实做到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来源:新华社)


应急管理部:严格安全生产执法工作 加强失信联合惩戒

热度:★★★★★

4月15日,应急管理部发布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各类违法行为,要盯住不放,督促企业彻底整改,严格执法闭环管理。对于严重违法行为,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整改落实,压实整改责任。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不得以责令限期改正等措施代替处罚,对存在多种违法行为的案件要分别裁量、合并处罚,不得选择性处罚。


围绕坚持严格执法、着力提升执法效能,意见提出,加强失信联合惩戒。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对于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失信主体要及时纳入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名单,提高执法工作严肃性和震慑力。对于列入严重失信惩戒名单的企业和人员,将相关信息推送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照《关于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改财金〔2016〕1001号)要求,实施联合惩戒。(来源:应急管理部)


财政部对存在虚开发票等行为的19家医药企业顶格处罚

热度:★★★★

财政部日前发布公告称,因部分医药企业存在使用虚假发票、虚构业务事项套取资金等问题,对19家医药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其中包括2家A股上市公司。


据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针对人民群众长期反映的药价虚高顽疾,财政部会同国家医保局于2019年对77家医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检查聚焦医药产品成本费用结构,摸清了药价虚高成因,震慑了医药企业带金销售、哄抬药价等违规行为,保障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重大改革的顺利推进。


公告显示,经查,部分医药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使用虚假发票、票据套取资金体外使用;二是虚构业务事项或利用医药推广公司套取资金;三是账簿设置不规范等其他会计核算问题。上述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等规定。


被处罚的19家医药企业包括北京诚诺美迪科技有限公司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通化玉圣药业有限公司江苏万邦医药营销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信谊联合医药药材有限公司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上海信谊天一药业有限公司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默克雪兰诺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礼来(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广东一力医药有限公司一力制药(罗定)有限公司深圳华润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云南龙海天然植物药业有限公司


财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依据会计法有关规定,5万元罚款是顶格处罚。今后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切实提高会计审计质量,保障公众利益和重大改革实施。(来源:《中国信用》杂志)


新疆: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信用监管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热度:★★★★

废止涉及营商环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性文件182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2.42万户……记者4月15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办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新疆全区深化简政放权,优化监管方式,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信用监管,强化精准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长修介绍,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新疆全面实施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持续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针对外资准入进行限制。开展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现行规定清理工作,废止涉及营商环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性文件182件。


同时,新疆还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自治区投资项目网上办理指南》,方便项目申报单位通过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事项;动态调整印发《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三级投资审批管理事项清单(2020版)》,规范和统一事项名称及申请材料;出台《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信息共享工作方案》,解决项目单位和审批部门重复申报、多头录入问题。


新疆全区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出台《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完成新一轮破产管理人名册编制,研究制定破产管理人工作规范。推广清税证明免办、注销承诺容缺即办等优化税务注销业务,支持纳税人无需注销清算,依需在疆内跨区自由迁移,为市场主体创业持续松绑减负。


与此同时,新疆全区还将加强了信用监管,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推进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实现数据共享对接,形成全方位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发挥信用联合惩戒作用,运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加强对失信市场主体的联合惩戒工作,在开展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授予荣誉称号时予以参考、限制或禁入,初步形成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社会共治局面。


截至2021年3月1日,新疆归集并公示的信息量2233.81万条,其中政府部门归集的涉企信息1516.60万条,企业自主公示的年报等各类信息717.21万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0.93万户,已移出4.75万户;被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的个体工商户71.09万户,已恢复21.17万户;共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2.42万户,已移出3274户。(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山西省应急管理部门推行“证照分离”全覆盖

热度:★★★

记者从山西省应急管理厅获悉,该厅近日出台《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将在山西省应急管理部门对所有涉企生产经营许可事项统一按照优化审批服务方式推进改革。


按照“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要求,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对承担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按要求编制许可事项清单,实现清单管理。各市县应急管理局承担的行政许可事项由承担部门实行清单管理,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以及取消下放等工作要求,及时提出更新和动态调整意见,进行动态调整。对所有许可事项采取精简办事流程、简化申请要件、缩短办件时限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办事成本。


另外,山西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将对企业生产经营许可等信息及时归集推送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实现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政务信息集中共享,通过信息共享可获取的信息,一律不得再要求企业提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审批处(科)将行政许可的信息告知业务监管处(科),业务监管处(科)要将行政许可对象及时纳入监管对象名录库进行监管。全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将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按照分级分类监管要求,对所有生产经营企业实行全覆盖监管。(来源:新华信用)


甘肃:15条措施提升供应链金融运行效率

热度:★★★

为进一步支持甘肃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提升供应链金融运行效率,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联合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司法厅、商务厅、政府国资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九部门于近日出台《关于促进甘肃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意见》,提出15条具体措施,推进甘肃供应链金融创新规范发展。


据介绍,该意见从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关键作用、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营造供应链金融良好生态环境、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要求和具体措施。


意见提出,甘肃将合理确定全省金融重点支持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名单,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接,共同开发个性化、特色化供应链金融产品或平台。同时,支持核心企业提高融资能力和流动性管理水平,畅通和稳定上下游产业链条。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绿色通道,及时响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关键领域核心企业的融资需求。


就如何推动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意见提出,将积极推进应收账款融资,支持发展供应链票据、供应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探索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供应链融资体系。其中,重点推动符合条件的大中型国有和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及财政部门与中征平台对接,在线确认债权债务,开展融资业务,带动甘肃省中征平台应收账款业务增量扩面。


该意见还提出,要推动金融科技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信息挖掘、信用评估、交易开展、风险监测预警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安全性。(来源:新华信用)


重庆:启动2021年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

热度:★★★

4月至6月,重庆市人社局将在全市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年度书面审查暨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工作,按规定将企业划分为A、B、C三级。其中,对评为B级的企业,适当增加日常巡查频次;对被评为C级的企业,列入劳动保障监察重点对象。此次书面审查对象为已登记注册且用工地在本行政区域的用人单位,主要由市人社局统一在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中随机抽取确定。书面审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规章制度、建立用工档案、签订劳动合同、使用劳务派遣、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参加社会保险、遵守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方面情况。


在此基础上,各级人社部门将对2020年度已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主动巡查、专项检查、举报投诉查处、突发事件、行政处理处罚以及重大违法和黑名单管理的企业进行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评价,并依据《重庆市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暂行办法》的规定划分为A、B、C三级。企业信用信息也将按规定向市场监管、金融、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推送,实行联合激励和惩戒。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