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严惩网络刷单炒信等网络灰黑产业及不诚信行为
来源:本站  时间:2021-06-04 15:19

最高法:严惩网络刷单炒信等网络灰黑产业及不诚信行为

热度:★★★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以来互联网审判工作情况和发布互联网典型案例。据悉,人民法院通过案件裁判严惩网络刷单炒作信用、身份盗用、“薅羊毛”等网络灰黑产业及不诚信行为。


“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公正裁判案件为互联网及数字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明晰规则,保障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介绍,2018年以来,北京、杭州、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共新收一审等各类互联网案件217256件,审结208920件。


互联网案件数量逐年增长,涉及法律问题新型、复杂、疑难,人民法院面临新挑战新困难越来越多。其中,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前不久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深刻阐释了平台经济发展的形势、问题和任务,强调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林广海介绍,司法审判在互联网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人民法院坚决贯彻中央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加强涉互联网平台案件审理工作;积极参与法律修订,适时出台司法解释;加强与行政部门的沟通协作。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审判,进一步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裁判规则,认真研究起草有关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解释,促进创新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配置,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秩序。(来源:中国经济网)


民政部:推进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 强化夯实信息化基础

热度:★★★

日前,民政部召开2021年全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系统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调度工作第二次电视电话会议,推动各地进一步深入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


会议通报了民政部近期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取得的5方面进展:一是夯实制度基础,补足政策短板。先后对清理社会组织违规评选评奖、规范特殊名称登记使用、非法社会组织线索核查办理作出新部署。二是推进部门联动,构建打击闭环。召开社会组织联合执法机制和资金监管机制专题会议,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三是加强线索核查,做好预警发现。先后排查51批296个非法社会组织线索,曝光4批43个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公布3批230个地方民政部门取缔的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四是强化宣传报道,掀起打非热潮。加强与中央媒体、主流新媒体平台互动合作,构建打非专题报道,营造全民参与的舆论氛围。五是加强调研督导,坚持上下联动。派出督导组深入基层一线,指导各地民政部门扎实开展专项行动,形成上下联动打击合力。


下一步,要高质量打好非法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收官之战,做到“四要”: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打非工作作为当前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职尽责。二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执行力,加强部门协同配合,集中优势力量乘胜追击,再取缔一批非法社会组织、关停一批非法网站、曝光一批涉嫌名单,处理一批勾连单位和人员。三要进一步夯实信息化基础,把数字准、家底清作为打非胜利的先决条件,牢固树立数字治理意识,推进社会组织数据大起底、大清查、大提升。四要进一步做好经验总结,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加大督导力度,提炼优秀经验做法,形成治理非法社会组织的长期制度举措,确保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答卷,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源:中国信用)


最高法:我国三家互联网法院2018年以来结案超20万件

热度:★★★

记者31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案件数量逐年增长,涉及新型、复杂、疑难法律问题,人民法院面临新挑战新困难越来越多。


最高法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北京、杭州、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共新收一审等各类互联网案件217256件,审结208920件。其中2018年收案15327件,审结12792件;2019年收案104714件,审结99405件;2020年收案97215件,审结96723件。还有部分其他法院也审理了大量互联网案件。


“人民法院通过依法公正裁判案件为互联网及数字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明晰规则,保障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最高法民三庭庭长林广海说,人民法院严惩网络刷单炒作信用、身份盗用、“薅羊毛”等网络灰黑产业及不诚信行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数据产权等新类型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侵权认定标准,鼓励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通过制定司法政策和案件裁判合理确定平台责任和行为边界,规范商业模式创新,保护用户合法权益。


林广海表示,最高法下一步将积极参与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的修订工作,认真研究起草有关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解释。大力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交流,共同做好互联网平台经济规制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裁判规则,引导互联网平台健康有序发展。


最高法31日还发布了十个互联网典型案例,涵盖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不正当竞争案件、合同案件、侵犯著作权犯罪等,涉及区块链取证、黑灰产业规制、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等法律前沿问题,多起均为本领域首例诉讼纠纷案,释放了加强互联网司法规制的信号。(来源:新华信用)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在京成立

热度:★★★

5月28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信用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田国锋、副秘书长李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信用管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信用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吴晶妹,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学术委员会主任、信用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林钧跃,中国收藏家协会金融文化收藏委员会主任范德月,北京信用协会秘书长安明,中国经济信息社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孙晓胜,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范文清,青岛格兰德信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宋述大,爱信诺征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勇等90余人出席。会议由信用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尚伟龙主持。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信用工作委员会是在国家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大背景下,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北京信用协会、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天津市信用协会、河北省信用协会、广东省信用协会、贵州省诚信建设促进会、青海省企业信用协会、深圳市信用促进会,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北京分公司、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格兰德信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爱信诺征信有限公司、北京宜信致诚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全联征信有限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信用征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银建资信评估事务所、深圳联合征信集团有限公司等共计66家信用服务行业代表机构、社团组织和部分企业家代表、信用行业专家学者共同发起成立。旨在以推动我国商务信用建设,推动我国服务贸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目的,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挥积极的作用。(来源: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信用工作委员会)


成都:全面建立信用承诺制度

热度:★★★

成都市信用办于5月21日印发《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实施信用承诺制度的通知》(成信领办〔2021〕6号),并分别于5月25日和5月26日组织各区(市)县和各有关市级部门召开信用承诺制度相关工作培训会。

 

会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培训。一是由市信用办系统解读《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实施信用承诺制度的通知》,明确信用承诺使用对象和范围,梳理七种信用承诺类型,规范工作程序,阐明承诺应用;二是由市信用中心讲解信用承诺信息数据标准(试行)和信用承诺履约践诺情况数据信息数据标准(试行),明确数据报送字段要求;三是由市网络理政办讲解数据归集路径,明确数据报送途径和方式。

 

建立健全全市信用承诺制度,全面实施信用承诺,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对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下一步市信用办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动形成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