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 规范应援集资行为 | 新华财经地方金融监管“7+4”行业周报(8月23日-8月29日)
来源:本站  时间:2021-08-30 15:57

金融监管周报 | 中央网信办: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 规范应援集资行为


一、新政策
1、中央网信办: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 规范应援集资行为

8月25日,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通知指出,“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落实有关工作要求,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切实突破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专项行动成果,网信办对“饭圈”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如下:第一,取消明星艺人榜单。第二,优化调整排行规则。第三,严管明星经纪公司。第四,规范粉丝群体账号。第五,严禁呈现互撕信息。第六,清理违规群组版块。第七,不得诱导粉丝消费。第八,强化节目设置管理。第九,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第十,规范应援集资行为。(来源:中央网信办秘书局)


2、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发布 租金上涨过快可调控

8月24日,由北京市住建委起草的《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1年09月23日。《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共6章81条,对长租公寓监管、租金贷、网络房源发布、群租房等热点问题予以规范。其中特别提出,当租金快速上涨时,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措施调控住房租赁市场。这也是继住建部公开住房租赁条例后,首部公开的地方版住房租赁条例。(来源:北京市住建委)


二、新举措

1、央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没有实际的价值支撑

8月27日,在2021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媒体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表示,虚拟货币相关交易纯属投资炒作,人民大众要增强风险意识,自觉远离,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作为处置非法集资部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央行积极配合牵头部门银保监会,在制度建设、监测预警、打击处置、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坚决打击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开展的非法集资活动。下一步,央行将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打击虚拟货币相关交易操作,广大人民群众如果发现相关的非法集资犯罪线索,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来源:人民网)


2、2021年度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外部评估启动

8月27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2021年度备案外部评估工作做出安排。协会指出,金融机构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外部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同时也是客户端软件备案的必要材料。备案工作的目的是保证金融行业客户端软件的整体安全和合规水平,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协会结合金融行业和国家对客户端软件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对评估工作的范围进行了动态调整,并公布了2021年度评估计划。(来源: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三、新动态

1、北京银保监局:应全面停止存在过度营销等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

8月25日,北京银保监局发文通告称,近期部分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等突出问题,导致大量保险消费纠纷。为深入贯彻银保监会关于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精神,规范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活动,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北京银保监局提出,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应当符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的有关规定,营销宣传内容应当由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统一制作,清晰准确,营销宣传内容应当与保险合同条款保持一致。(来源:北京银保监局)


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公布 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

8月24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规划指出,要完善金融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风险的前瞻性研究和及时研判;充分利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平台,前移风险管理端口,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协作机制。建设集信息归集、行业统计、风险监测预警等功能为一体的地方金融监管信息平台,提升地方金融监管的法治化、专业化、科技化水平。(来源:上海市政府)


3、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官网上线“地方金融组织查询”功能 公布全省地方金融组织名单

8月25日,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官网上线“地方金融组织查询”功能,该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名单覆盖全面。实现了全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各类交易场所等7类地方金融组织名单查询全覆盖。二是信息要素齐全。查询内容涵盖7类地方金融组织的规范名称、注册地、经营许可证号、经营许可取得时间等主要信息。三是查询快捷方便。通过该功能,可以按照地方金融组织名称、注册地、类别等要素进行分类精准查询或模糊查询,极大方便了群众获取地方金融组织信息。“地方金融组织查询”功能,有效扩大广大群众对地方金融的知情权、参与权,营造良好的地方金融消费环境,有力维护企业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来源: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4、山西地方金融监管监测“两系统一平台”运行顺利 数据更新量达20余万条

8月24日,山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公告指出,8月20日上线的我省地方法人银行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监测系统、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运行顺畅。数据更新量已达20余万条。“两系统一平台”试运行期间,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已实时监测覆盖近14万家机构,累计发现涉非线索11618条,对15887家机构进行了风险画像,监测预警机构128家,不仅可以完成“防非处非”的本职工作,还能满足“7+4”类地方金融组织日常监管、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需要。(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5、剑指非法集资 严打网络传销 新疆警方挽回经济损失14亿余元

8月2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举办的新疆公安机关召开“牢记重要训词,履行职责使命”新闻通气会。会议指出,近年来新疆全区公安经侦部门通过专项打击、专案攻坚、集群会战等多种形式,严厉打击遏制经济犯罪,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2020年以来,全区共侦破各类经济犯罪案件2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00余名,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4亿余元,维护了社会大局和经济秩序持续稳定。(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厅)


6、南通市处非办今年发放非法集资线索举报奖励已破万元 群防群治筑牢“防护墙”

8月24日,南通市处非办对今年第三批符合条件的3条举报线索进行集中发放奖励。据南通市处非办统计,2021年以来,处非办累计收到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线索37条,其中已查证涉嫌非法集资的线索5条;结合2020年线索核查结果,今年共为14条举报线索发放奖励突破万元,在全省名列前茅。近年来,南通市不断加大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力度,市民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意识明显增强。《南通市非法集资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实施后,市民参与度、积极性也明显提高。(来源:南通市处非办)


7、淮北市协同抓好“三个重点”着力防范金融风险

2021年以来,淮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完善防范处置非法集资等工作机制,依法打击金融领域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过程中着重抓好了“三个重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淮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首先“抓”摸排监测,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开展监管工作。二是“抓”行业监管。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对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私募基金等地方金融组织进行现场检查,对投资类企业开展部门联合检查。三是“抓”宣传引导。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普法力度,做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工作,6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来源:淮北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四、“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专题

1、宁夏回族自治区确定宁夏金融监管局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牵头部门

8月23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被确认为自治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的牵头部门,依法履行《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有关职责。(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金融监管局)


2、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上饶经开区财政局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牵头部门

8月23日,经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区管委会研究决定,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作为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机制的牵头部门,依法履行《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的有关职责。(来源: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


五、“地方金融监管”专题:地方“7+4”行业整治情况

1、湖南省32家交易场所存在风险隐患 21家公司被取消小贷资质

8月27日,湖南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风险提示指出,据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要求,经省级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检查,32家交易场所未按相关文件规定履行重新报批手续,也未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存在风险隐患。后续,相关部门将责令退出市场,对拒不执行的,依法予以查处。此外,21家公司未通过考核,其发放小额贷款业务的资质被取消。(来源: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2、天津市金融局印发2020年度典当行第一批年审结果的通知

8月27日,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典当行监督管理的通知》(银保监发〔2020〕38号)和《市金融局关于开展2020年度典当行年审工作的通知》(津金监管〔2021〕5号),天津市金融局积极组织开展2020年度典当行年审工作,在典当行自查、各区初审的基础上,对参检典当企业年审材料进行了复审,经审核,13家A类通过;17家B类通过;2家待定;天津市劝业典当行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德泰典当有限公司申请不再开展典当业务,收回其《典当经营许可证》。(来源:天津市金融局)


3、嘉兴市融资担保机构名单公布

8月27日,根据《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及四项配套制度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9〕4号)《2019年全省融资担保行业规范检查暨集中换证工作方案》(浙金管〔2019〕43号)等有关规定,经嘉兴市、各县(市、区)地方金融工作部门现场检查、逐级审核及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复审,嘉兴市共有22家融资担保机构通过规范检查,换发《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新证。(来源:嘉兴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4、青岛市公布20家非正常经营融资租赁企业名单

8月25日,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青岛市融资租赁行业专项清理排查第七批非正常经营企业名单公示》,将清理规范中发现截至2021年8月15日,存在企业登记住所实地排查无法找到、连续3个月未按监管要求报送监管信息、近6个月监管信息显示无经营、整改验收不合格等“失联”“空壳”等情形的20家融资租赁公司纳入第七批非正常经营机构名单对外公示。(来源: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六、专家观点

杨涛:厘清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防范重点

8月24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涛着重针对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所提到的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问题进行了解读。杨涛指出,要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要落实地方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畅通机制、明确职责、分工配合、形成合力。这里一是需注意中央与地方的协调,这也是监管协调的传统难题,特别面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7+4”类金融组织、非法金融活动等,地方的责权对应机制还需完善;二是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问题,因为金融活动跨区域成为趋势,风险处置也面临区域协调问题;三是地方自身的目标权衡,地方金融既需要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要避免风险爆发,二者之前还需进行优先次序权衡;四是监管部门派出机构、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同样也面临风险处置的机制建设不足。


最后,本次会议首次提出了要“提升金融系统干部队伍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在某种意义上表明,近年来各方热议的发展监管科技,已经从部门层面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真正推动监管科技的完善,一是离不开人的问题,二是资源保障问题,三是数据、标准、制度规则等体制机制问题,四是改变发展理念,运用监管数字化,解决数字金融难题,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适应金融数字化转型大势,而要避免“走极端”破坏创新的内生动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