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黑名单”,直击行贿人利益“命门”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2-07-15 16:54
- 湖南省纪委监委连续公开三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行贿等失信行为名单,涉及行贿企业6家、行贿人106名;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纪委推动集团健全“黑名单”监管机制,对304家存在行贿、不诚信等行为的供应商及关联企业实行禁入管理;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纪委监委推动相关部门将查询行贿犯罪档案作为政府采购和建设工程招投标审查的必经“关口”
今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探索实施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建立名单、联合惩戒、公开通报,进一步加大惩治行贿力度。行贿与受贿犹如“并蒂毒花”。通过分析近年来查处的案件可以发现,行贿人不择手段“围猎”党员干部是当前腐败增量仍有发生的重要原因。必须从源头上逐步消除贿赂滋生的土壤,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多措并举提高打击行贿的精准性、有效性,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利益链、破除权钱交易关系网,推动实现标本兼治。打蛇打“七寸”,行贿人“黑名单”制度就是要直击行贿人的利益“命门”。在很多行贿人眼中,行贿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成功了则“一本万利”;即使东窗事发,自己只要交代问题也可以全身而退,大不了损失一点“本钱”。对于这样的心理动机,“黑名单”制度通过取消市场参与、吊销资质、限制招投标、下降评级、关闭融资通道、定期公开曝光等手段,极大提高行贿成本和代价,让行贿者得不偿失、寸步难行,从而打消行贿人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