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2-07-26 10:05

  走进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宏鹰花园小区,居民楼外搭起了脚手架,工人们正在忙碌。宏鹰花园小区已建成30余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老化。根据改造方案,小区将以现代化宜居小区为改造标准,彻底解决屋面墙面渗漏、道路坑洼、绿化杂乱等问题,同时对小区内部停车设施等重新规划改造。目前,南京市128个小区改造工程已经全部进场施工。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


  “终于有自己的新房子了!”广东省阳春市潭水镇高尧村村民欧成梅搬进了新房。去年,当地政府为欧成梅申请了危房改造指标和2万元改造资金,经过几个月的建设,一座宽敞明亮的砖混结构新房落成了。


  今年,住建部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为着力点,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样本县开展乡村建设评价,实现省级全覆盖。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持续实施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办好教育  夯实基础

  教育是民生之基。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

  “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完整暑假即将到来。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严格控制暑假书面作业总量,鼓励布置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严禁个别地区、个别学校利用暑期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或提前开学。


  时下,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启暑假模式。很多地方严格执行“双减”政策,让中小学生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长假。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五塔寺东街小学开展“快乐迎暑期  安全不放假”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防范危险能力;江苏省连云港市一些游泳馆为中小学生提供暑期游泳培训,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度过快乐暑假;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举办“快乐暑假科技实践”少年科技夏令营,对中小学生进行机器人、无人机编程教学及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我虽然看不见这个世界,但音乐是我心中的光。”前不久,全国第一名盲人声乐硕士——张晨从安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今年9月,她将回到曾经从教14年的安徽省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继续执教,为更多“特殊”孩子带去音乐的快乐。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教育。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高质量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建立,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大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配备,增加财政投入。


  “感谢国家助学贷款,让我顺利完成了4年学业!”前不久,小李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典礼。小李来自贵州省偏远山区,201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由于父亲患重病,家庭负担重,小李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得到了解决。


  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从制度上保障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国家助学贷款的额度。2021年,全国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数量持续保持动态清零。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展望未来,更多的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展,将温暖亿万人民的心田。我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