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路领航者 | 传统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如何破局?看中国石油怎么做
来源: 新华信用  时间:2022-08-08 15:19

7月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并网发电。该项目的成功投产,标志着中国石油在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征程中,又迈出坚实一步。


“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传统能源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着碳排放控制压力较大,转型成本较高,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需逐步完善等挑战。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稳增长和调结构,坚持先立后破,积极发展新能源,发挥新能源清洁化、可替代、自给丰富的优势,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表示,能源企业必须坚定不移树立起绿色低碳发展的鲜明导向,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努力成为能效“领跑者”。


“绿色低碳”纳入发展战略,明确“双碳”时间表、路线图


企业战略规划部署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保障、组织机构保障和方针政策保障,是企业能否扎实稳步推进“双碳”目标落地的关键。中国石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石油首次把“绿色低碳”纳入发展战略; 2022年中国石油将新能源纳入主营业务。


在公司战略引领下,中国石油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径越发清晰。今年6月,中国石油发布了《2021年环境保护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和《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3.0》)。《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石油将“绿色低碳”纳入公司五大发展战略之一,明确了“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力争在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行动计划3.0》中,中国石油计划实施“绿色企业建设引领者行动”“清洁能源贡献者行动”“碳循环经济先行者行动”等三大行动和节能降碳等十大工程,努力成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与保障能源安全的中坚力量。


用创新成果与技术突破赋能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是实现新能源技术突破、提高能效、降低污染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要旨。多年来,中国石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技术瓶颈难题,全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取得了多项重大标志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


在创新技术的推动下,中国石油2020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当量首次突破1亿吨,同比增加116亿立方米,是历史增量最大的一年,首次超过国内原油产量;“油气热电氢”协同发力,“六大基地、五大工程”建设成果显著;保障北京冬奥氢能供应并自主研发冬奥历史上首支“绿氢”火炬;通过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节能降耗等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加快推进绿色企业建设,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甲烷排放强度继续实现同比下降,获“年度碳中和典范企业”奖,成为5家获奖企业中唯一的能源央企。



探索传统能源企业的“双碳”转型之路


“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企业在新的竞争格局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和发展机遇,构建新的能源开发与利用体系、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经之路,而构建什么样的新能源体系,如何实现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型,能源企业持续在探索。


中国石油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优势,在“双碳”转型道路上持续探索并取得了多方面的突破。无论是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建成投产,还是吉林石化转型升级项目的全面启动、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区的“零碳”目标、长庆、塔里木两个乙烷制乙烯项目,亦或是玉门油田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冀东油田清洁能源供暖地热项目,都是中国石油推进“双碳”转型的扎实举措。当然,转型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仍需要企业在战略规划引领下,将制度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相结合,在保安全前提下,调结构谋发展。


能源“国家队”保障能源安全与稳定供应


作为能源“国家队”,中国石油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责任。作为冬供“主力军”,202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最高日供气量突破8.3亿立方米,占全国62%,创历史最高纪录。2022年6月25日,华北油田建成我国首个年地面抽采能力超过2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田,为增强国家天然气自主保障能力再添“底气”。为增强冬奥期间氢能供应保障,中国石油超前攻关,在北京冬奥赛区建成4座加氢站,冬奥期间供氢能力将达到5500公斤/日,可为近千辆氢燃料电池车提供服务,预计行驶里程超过200万公里。


对此,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表示,中国石油将不断丰富发展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奋力谱写“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中国石油特色篇章。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