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里的“绣花”功夫!把城市管出“新颜值”
来源:金水发布  时间:2025-09-18 09:59

清晨的郑州金水区,第一缕阳光刚掠过高楼尖顶,就把暖意洒向了干净得不见一片纸屑的街道——隔离带里的绿植透着劲儿地绿,人行道地砖踩上去稳稳当当,就连自行车停放区都像排队“打卡”般整齐,沿街商户门前更是清清爽爽,曾经烦人的“牛皮癣”小广告早没了踪影。这幅让人眼前一亮的城市画卷,是金水区以“四治为民”系统思维,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不懈努力。

精治惠民:从“治脏乱差”到“品质提升”

“城市精细化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既是民心工程,也是增强城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隐形赛道’。”金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他们以“精治惠民、共治近民、智治利民、德治信民”为主线,探索搭建内涵要素相辅相成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金水区开展“郑路平”活动,围绕全区195条市政道路,持续强化道路设施管养,确保“建、管、养”衔接顺畅。2025年以来累计修复人行道、车行道约3.1万平方米,让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照明是城市的“眼睛”。区城管局扎实开展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整治提升,推动解决“有路无灯、有灯不亮”问题。今年以来已完成沈庄路等8条路段路灯改造提升,确保道路安全畅通,点亮市民回家路。

美化是城市的“妆容”。围绕车站广场、重要商圈、景点等重点区域,金水区加强卫生整治,清理卫生死角,保持城市家具干净整洁。2025年以来共清理各类违规广告1.65万处,拆除违法建设,持续攻坚扩大“清零区域”。

共治近民: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协同

城市管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在金水区省医医圈,“三办五院一专班”环境交通综合协同治理模式成效显著。这里通过规划停车区域、优化交通组织、加强引导服务,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医院的拥堵问题。同时,采取潮汐式调度管理,深挖停车潜能,对长期占道车辆进行拖移,让静态交通秩序大为改观。

占道经营是城市管理的难点。金水区采取“疏堵结合”方式,围绕“五圈一区”和主次干道,强化联合执法,完善便民设施供给。今年以来,规划设置已启用便民疏导点20个,规划便民西瓜销售点25处,备案31家大型商场促消费活动,既还道于民,又留住了城市“烟火气”。

垃圾分类是关键小事。金水区通过多方联动,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宣传阵地。各大型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视频,组织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员、网格长、党员志愿者深入楼院小区,引导居民养成分类好习惯。目前,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居民户知晓率达99%,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智治利民:从“人海战术”到智慧赋能

数字化时代,城市管理需要新智慧。

金水区城市管理局紧扣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综合处置,抓好每一例案件的准确接收、分解、转派、反馈,形成紧密闭环。各责任单位通过“线上研判+线下处置”双轨并行,精准施策,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堵点、难点问题快速有效解决。

在风险应对方面,金水区吸取以往应急抢险工作的经验教训,整合联合调度平台、12319、市长热线等信息收集渠道,形成“数据化观、信息化管、智能化防、智慧化统、现代化救”的新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潜在风险,第一时间感知风险,提前部署应对对策,全面增强极端天气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风险防控能力。

德治信民: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

近年来,金水区城市管理局整合多方资源,将城市闲置角落经过设计改建,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集休息、学习、交流、应急于一体的多功能驿站。驿站设置“民情簿”,收集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与问题痛点,由维护人员每日汇总上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服务格局。

“圆桌派”座谈会成为金水区听取民声的创新平台。区城管局邀请人大、政协委员代表、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各界群众、大学生代表及媒体参与,营造“暖民心、集智慧、促合作、赋能量”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氛围。

当晚霞给金水区的高楼染上温柔的橘色,忙碌的一天渐渐安静下来。原来城市管理不用 “大动干戈”,靠着这份“绣花”般的巧思与耐心,就能让街更净、灯更亮、人更暖。咱们每一个市民都是参与者,也是这幅城市画卷的欣赏者,手拉手接着用心建设,准能让郑州金水区的明天更对味儿、更出彩!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